“中国动力谷”在世界创新舞台上飞驰

发布日期:2018-06-05信息来源:新华社北京

 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
  新华社记者张春保 阳建 孙鸥梦
  在全球一万多个城市中,处于中国三四线位置的湖南省株洲市,只能算是“小城”。高铁、磁悬浮、超级电容、IGBT芯片……被称为“中国动力谷”的株洲,却频频推出世界级创新成果。
  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——株洲,凭着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、互动全球的创新视野、反哺共享的创新胸怀,崛起于世界产业创新竞技的大舞台,奋力求索中国创新的时代之路。
  自力更生,手握大国重器
  嗖!子弹头列车在京沪线上一闪而过。2017年9月,“复兴号”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投入运营。在这一新型高铁中,从“心脏”到“大脑”,大量原创核心系统和零部件都源于株洲。
  密集的线圈,整齐的绝缘包装……在中车株洲电机公司生产线,记者见到了“复兴号”的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。这套动力组合,曾推动“复兴号”样车跑出时速420公里的“世界纪录”。
  “早年造高铁,国外拒绝转让传动和控制等核心技术,让我很痛心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(“中车株洲所”)董事长丁荣军说。曾经的“技不如人”,激发了自主攻关的决心。
  新型高铁在国际上没有标准,包括株洲科研力量在内的中国科研院所对“复兴号”84%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创新,产生了逾千项发明专利,构成了扎实的技术体系。丁荣军说:“如今中国已完全掌握高铁九大核心技术。”
  卓越创新,离不开积淀和传承。1936年,粤汉铁路旁的小镇株洲建厂修理蒸汽机车。新中国成立,株洲肩负振兴工业使命,自力更生的创新基因从此扎根。
  “当时,连总工都不熟悉电力机车,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干,”年届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说,“由于国外封锁,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很难,流了很多泪,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力更生。”
  磁悬浮也是全球轨道交通竞技新热点。在引进费用太高的情况下,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(“中车株机”)开始自主研发。没日没夜补知识,顶风冒雨做试验。2016年,中国首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成功运营。
  “中国磁悬浮不简单,说干就干,跑得稳,舒适度高。”美国工程院院士蒙哥马利不吝赞美之词。
  除了核心技术,基础材料和工艺也是中国制造短板。而株洲凭借持之以恒的创新,玩转了被称为“工业牙齿”的硬质合金。相关产品在航空制造领域大量运用,并随神舟飞船进入太空。
  没有自主创新,就掌握不了大国重器!自力更生、驰而不息的创新精神,更深深融入株洲人的血脉。数十年来,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扎根株洲,一项又一项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、走向世界,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实现从“跟跑”“并跑”到“领跑”的历史转变。
  开放学习,眼望全球竞合
  穿上防尘服、戴上防静电手套,走进装备世界一流智能生产装置、空气净化系统、湿温度控制系统的IGBT芯片极净车间,现代科技“冲击波”扑面而来。
  8英寸的圆薄片上,排列着128个芯片,每个为指甲大小、两根头发丝厚。它能在1秒钟完成一百万次开关动作,实现电流快速转化。
  如果没有对接全球,株洲很难出现这一被称为现代变流工业“皇冠上明珠”的重大技术创新。创新,当放眼全球。
 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株洲敏锐地与海外开展资本合作。中车株洲所参股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,实现中国轨道交通领域首次海外并购。
  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的链条式反应被触发。中车株洲所一举掌握芯片完整技术链,2014年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,大功率半导体从此有了“中国芯”。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,绝不能关起门来搞,而是要聚四海之气、借八方之力。”
  深居内陆的株洲,正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,积极融入世界创新网络,借势改革开放大潮有针对性地学习世界先进经验,集成世界创新资源,互动世界技术灵感。
  上世纪80年代,株洲硬质合金集团购买了瑞典山特维克集团一条完整生产线,缩短了二十年研发时间,迅速缩小与西方的技术差距。如今,凭借成功的“再创新”,其产品在与海外巨头的竞争中屡屡胜出。
  自主创新和开放集成相辅相成。“十二五”期间中车株洲所相继实施海外并购和跟进创新,快速掌握了深海机器人、轨道减震、汽车减震等一系列核心技术。
  “创新从不是闭门造车,与国外的技术交流、学习非常必要。在引进、学习的同时,还要有自己的革新,这是辩证统一的。”刘友梅说。
  反哺共享,心怀世界福祉
  马来西亚,世界最高速米轨动车仿佛在平衡木上“跳舞”。土耳其,极小转弯半径的轻轨蜿蜒于爱琴海边。南非,“耐热型”双流制机车牵引着一抹抹“中国红”,跃动在广袤原野……
  “中国动车的使用是载入史册的一刻。看看我们铁路上跑着的老火车,再跟新动车比一比,一切都摆在那。”马其顿前总理格鲁埃夫斯基高度评价该国进口的“株洲造”动车。
  “即使在印度极端高温的夏季也运行良好,堪称全印度表现最好的地铁快线。”采购株洲地铁的印度业主贾德亚由衷点赞。
  如今,源于株洲创新的中国制造已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再加上目标市场本地化制造、采购、用工、服务和营销的“五本”理念运用,中国创新正不断反哺世界,增益全球产业生态和各国民众福祉,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智慧和胸怀,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。
  “不同于一些发达国家,中国愿意开放技术转让,帮助别国发展。”中车株机巴基斯坦籍员工舒艾卜说,他与德国、澳大利亚等外籍员工曾一起到株洲学习轨道交通技术。
  他看到的株洲,已崛起为国家创新城市、全球首个产值超千亿的轨道交通基地,拥有世界轨道交通装备“梦之队”。承载两百多个中国工业史“第一”的荣光,对标美国硅谷,株洲正全力打造“中国动力谷”,不断提升动力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。
  “株洲将不忘初心,抓住比较优势、巩固比较优势、发挥比较优势,向世界产业创新城市的潮头而立。”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。
  (参与记者:欧阳为、朱俊清、秦彦洋、张兴军、林昊、朱晟)

 

责任编辑:市经信委